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战时国家之城的形象建构——老舍的重庆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



摘要: | 老舍的重庆想象,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,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,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/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,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,满足了老舍作为“北平之子”和“国家之子”的意愿。“下江人”来到重庆,展开了人与城的对话。在对话中,“身份”迁移、新旧冲突、季节转换等题材被整合到重庆想象中。“下江人”既有的“身份”与重庆战时语境相龃龉,“身份”在国家意义的层面被重新建构。战都重庆拥有轰炸季与雾季两副城市面孔,面孔的转换嵌入叙事机制中,演绎了“下江人”的命运变奏和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分合。无论走向重庆还是离开重庆的叙事安排,老舍都是基于民族国家立场的考量,以此完成了对战时国家之城的构想。 |
作者: | 李永东 |
作者单位: | 西南大学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18.(5):58-66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老舍;战时国都;重庆;民族国家;城市想象;抗战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1185位读者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