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论当代中国的审美代沟及其形成原因



摘要: | 依据社会学家卡尔·曼海姆、人类学家玛格丽特·米德以及文化学者阿莱达·阿斯曼的相关理论, 可以提炼出“代”的基本内涵:特定年龄段的个体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位置,经历了相同的社会重大事件或社会文化潮流,因此具有了共同或相似的社会经验和群体记忆,并在行为习惯、思维模式、情感结构、人生观念、价值取向、审美趣味等方面表现出共同或相似的倾向。从这个界定出发可以发现,当代中国作为父辈的50/60 后与作为子辈的80 末—90 后一代形成了典型的父子两代,他们之间由于社会经历、文化教育、价值观、媒介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在语言符号、审美倾向、艺术趣味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审美鸿沟。集体记忆的代际传递在建构跨代际的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,因此,应该通过重建集体记忆的传递渠道来缩小两代人之间的鸿沟。 |
作者: | 陶东风 |
作者单位: |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20.(2):135-143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审美代沟;卡尔·曼海姆;阿莱达·阿斯曼;文化记忆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647位读者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