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知识分子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自发和自律的汉语文改造与新文学运动,通常被定位在五四新文学的延长线上,殖民地的特殊语境尚未得到充分阐释。本文尝试以“旧文学”与“东洋文明”在殖民主义下的同构机制为切入口,重新解读汉语文革新时期的新旧文学之争,在民族、国家、文明的多重维度上,再定位以白话文为核心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文学史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