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“思无邪”作为《诗经》学话语及其意义转换



摘要: | 孔子以《诗·鲁颂·駉》篇的“思无邪”概论《诗三百》,使它成为极为重要的《诗经》学话语。孔子本意是形容《诗》之蕴藏既富且广、无所不包,“思无邪”在这个层面上成了孔子《诗经》学形态模式的表征。但嗣后孔子本意迅速流失,自战国中后期至汉代,“思无邪”作为《诗经》学话语的意义完成了第一次转换,被用来指涉《诗》在写作的思维取向上不背离正确价值。由是“思无邪”以其新指向又成了汉唐《诗经》学形态模式的表征。朱熹在《诗经》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是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诗歌文本,将孔子以“思无邪”概论《诗三百》的意旨,解释为读《诗》使人思无邪。“思无邪”于是又以一种新指向,成了朱熹或者宋代《诗经》学形态模式的表征。 |
作者: | 常森 |
作者单位: |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18.(3):172-181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思无邪;《诗经》学;形态模式;意义转换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1762位读者! |